循环农业主题行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日期:2022-08-15        来源:www.6vyaj.com

字体:【


作者:陈诗波 李崇光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已由最初低层次的传统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的“石化农业”生产模式。这种以消耗资源为代价的农业增长方式,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因此,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循环农业之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下的农户、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政府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探寻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和内在规律,为循环农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建议。

本书是在对农村循环农业发展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上完成的。研究选择了湖北省宣恩县(山地)、仙桃市(平原)、武汉市江夏区(城郊)、武汉市新洲区(城郊)4个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湖北省洪湖市(湖库区)、京山县(丘陵)2个国家生态农业试点县,以及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为调查范围,通过对25个村、515户农户、16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7个典型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的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形成了本文的基本内容和观点。

本书重点对循环农业发展的理论支撑体系,各主体参与循环农业的作用机理、行为及影响因素,以及循环农业中农户、涉农企业、政府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之间的相关性和博弈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和推动我国循环农

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农户发展循环农业缺乏利益机制的有效引导。农户是循环农业生产的具体实施者,发展循环农业有利于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然而,目前由于循环农业相关生产技术缺乏、生产成本太高、循环农业产品的市场价格优势和效益不明显等因素制约,我国农户发展循环农业缺乏利益机制的有效引导。农户参与循环农业主要受到自身的特征和外部环境,如市场价格、产品销售渠道、当地的种植养殖环境和技术水平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循环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发展循环农业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特别是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等问题。二是涉农企业参与循环农业,有助于促进循环农业产业链的形成。涉农企业参与循环经济,有助于增加农民收益,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相关技术的扩散,并起到促进循环农业产业链形成,以及推动区域生态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作用。循环农业的宏观政策、经济收益、技术可获得性以及其他参与主体行为等是促进企业转变环境治理策略的重要影响因素和推动力量。目前,由于相关制度缺失(包括市场制度和非市场制度)、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研发滞后、资金短缺以及其他参与主体发育不健全等原因,使得企业参与循环农业的动力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循环农业的发展。三是发展循环农业急需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介入和参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有效表达个体诉求,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并形成规模化基础,在循环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我国农业经营分散、农技推广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发展循环农业急需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介入和参与。但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缺少相对公平、有序的发展空间,且现存的合作组织又存在运行不规范、发展资金严重短缺、农户参与率低等突出问题,难以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助力。四是市场失灵

以及循环经济的外部性是政府介入循环农业的根本原因。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以及循环农业的经济特性等使得政府介入农业循环经济成为必然。地方财政收入的匮乏、基层政府受上级部门牵制过多、基层干部素质不高等因素都会影响地方政府在循环农业发展中的行为。目前,我国政府在提供农村公共物品(如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较为欠缺;同时,有些地方政府尚缺乏对循环农业整体上的明确认识,这些都构成了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阻碍。五是在循环农业生产过程中,政府、协会和企业对农户生产技术效率高低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在发展循环农业的过程中,必须将农户、各级政府、涉农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联合起来,通过“政府引导、农户主导、企业参与、合作组织助力”,做到四位一体整体推进,共同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





联系我们

地址:Fun88网站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